游客
题文

图A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MP为晨昏线。图B是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由图A中信息可知

A.此时,全球正处同一天
B.此日,图示极圈昼长约为8小时
C.此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吹东南风
D.此时,M地太阳位于东北方位

若N附近地区火山喷发,下列关于“N附近地区所处板块边界类型,以及图A所示时刻火山灰飘散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边界,偏北 B.生长边界,偏南
C.消亡边界,偏北 D.消亡边界,偏南

有人认为火山灰大量悬浮在空中,会使全球气温降低;但也有人认为会减少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失。图B中的数字与两种说法理由分别对应的是

A.④⑤ B.③④ C.②③ D.⑤②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
C.农耕区和牧业区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