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 B.在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
| 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
| 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 |
在右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密闭后设法减小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
| 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 |
| 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 |
| 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 |
| 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 |
ATP荧光仪是专门用于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测试仪器,其工作原理是ATP的含量与活细胞的活性、种类和数量呈一定比例关系。ATP可以和虫荧光素相互作用而发出生物光,光的强度和微生物的数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反应式为:虫荧光素+ATP+02
虫荧光素(被氧化的)+AMP+C02+PPi(焦磷酸)+光。下列有关ATP及ATP荧光仪工作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检测过程中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 |
| B.荧光的强度反映出微生物的数量 |
| C.ATP释放能量需要酶的参与 |
| D.微生物体内ATP的产生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
真核细胞内不能产生还原剂[H]和能量ATP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基质 | B.细胞质基质 |
| C.叶绿体基质 | D.叶绿体基粒 |
将置于光下的盆栽植物移
到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 )
| A.C3突然增加,C6H12O6减少 | B.C3与C6H12O6都减少 |
| C.C3与C6H12O6都增加 | D.C3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 |
紫外线为高能量光线,在生物体内易激发超氧化物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据此分析,植物短暂暴露在高紫外线条件下,光合作用立即明显受到抑制的原因主要是( )
| A.光合作用酶受到破坏 | B.基粒囊状结构的膜受到破坏 |
| C.暗反应受抑制 | D.DNA受到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