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某法律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一)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二)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人;(三)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四)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法律是( )
| A.自然法 | B.《十二铜表法》 | C.公民法 | D.万民法 |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
|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
|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
|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
北宋中期,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
|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
| 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 |
|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 |
| 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 |
| 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 |
| 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