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
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阿拉伯世界刮起了一股被西方世界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从突尼斯到埃及,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政权的更迭,美国议员甚至狂言“阿拉伯之春”应该进入中国。引起这场所谓“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的原因可能是① 阿拉伯地区的传统地缘战略使得西方国家长期插手该地区事务② 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普通民众“被剥夺感强烈”③ 经济全球化背后的不平等和残酷性导致其落后状态固定化④ 多极化进程东西方国家霸权战略与中国反霸权战略长期对抗的产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对于下图支持中国票数持续增长情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D.美苏对中国的战略“扶持”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 B.直接民主的原则 |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D.民主代议制形式 |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但是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权性质的变化 | B.主要矛盾的变化 |
C.国家性质的变化 | D.国际形势的变化 |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