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 《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改革开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45年2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材料2:苏联本身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在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条约集》
请回答:
根据材料1,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2,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有没有达到?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二战后期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造成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井入联邦德国,德意志民族用和平方式由分裂走向了统一,概括说明其完成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用史实说明朝韩两国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做了哪些努力?

阅读以下有关东京审判的材料:
材料一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于1946年2月18日任命澳大利亚的韦伯为首席法官,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菲律宾、加拿大、新西兰和印度10国各1名代表为法官,美国的约瑟夫•B•凯南为首席检察官。
1946年4月29日,对东条英机等28名被告正式起诉。
经过历时两年的审判,是最终判处广田弘毅、松井石根、东条英机等7人绞刑;判处梅津美治郎等16人无期徒刑;判处东乡茂德有期徒刑20年;判处重光葵有期徒刑7年。
材料二 在1945年12月6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美国小组一行16人离美赴东京之前,凯南(首席检察官,美国人)对美国报界表示,他认为裕仁天皇显然应该受到审判。登上飞机后,凯南收到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信中指示凯南不得对裕仁和任何皇室成员起诉。
日本侵华部队的司令官朝香宫未被列入被告名单;为中国人民所深恶痛绝的侵华战犯冈村宁茨也逍遥法外;在中国进行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残酷试验的日本"731细菌部队"司令官石井也不在被告之列。
1948年4月16日,法庭宣布休庭,以进行讨论,做出最后判决。在讨论过程中,法官们在对东条英机等战犯是否应该判处绞刑的问题上发生了较大分歧。庭长韦伯主张流放,美国法官主张只将发动太平洋战争和虐待美军战俘的战犯判处死刑。中国法官要求严惩土肥原贤二和松井石根。最后法庭以6票对5票的微弱多数做出死刑判决。
1950年11月,重光葵获释,后在日本政府内供职。这期间,其他日本在押战犯也纷纷"宣誓出狱"。
材料三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正式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日本2002年开始使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这一教科书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却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部分这样写道:“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认定,日军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在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是,关于这一事件,资料上有很多疑点,事实究竟如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有关争论至今仍在继续。”有关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教科书说:“战争开始的时候,日军打败盟军,使长期在欧美殖民统治下的亚洲人增加了勇气……”关于建立伪满洲国,教科书称:“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满洲国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经济得到了发展,入境的中国人等明显增多。”审定教科书中宣传战争观的章节更令人吃惊。审定版本中称:“在有核武器之前各国很容易诉诸战争。战争是外交的手段,是政治的延伸。失败的一方赔款割地,但不应该由全体国民承担道义责任。这就是这本教科书宣传的战争观和战争思想。”
根据材料一、二,如果你是一名当时记者,在东京审判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你会向谁提出什么问题?以你当年的问题为中心,结合材料三写一篇评论。
要求:
1.可以是各国记者;
2.评论要有理有据。
3.字数在150字左右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的变化。请回答:
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美国自身、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美国在二战中参战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后盟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并举例说明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调的表现。

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告>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回答:
根据材料一,雅尔塔会议公告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你对雅尔塔会议又有何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