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一派别?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图三刊物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重。”——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二:“文皇帝拨乱反正,特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唐庶言》
材料三:“隋氏罢中正,举选不至乡曲,故里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通典》
材料四:《新唐书》记载,(科举学生报名)“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乡贡“皆怀牒(指身份、履历证书)自列于州县。”《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宴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文献通考》载:“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
材料五:“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浹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毓行者,咸集于是。”——《通典》
根据材料一,分析隋唐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联系材料二、材料三,说明隋唐科举制实行的目的。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科举制选官方式的特点。
联系材料,评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秒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文中寡人是指谁?新的称号是什么?
材料二: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秦始皇是如何“设职授官”的?该“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周代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
——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灭四维(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
——班固《汉书·贾谊传》
材料五:“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六:“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4)按材料顺序,简要概括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必须用自己的语言,照抄原文不得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等。”——《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驶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民法大全》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出罗马法的缺陷。
(2)阅读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
(3)罗马法存在如此明显的缺陷,而后人却称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摩奴法典》
材料二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释迦牟尼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2)《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哪些特权阶层的利益?
(3)材料二实质上反映了印度佛教的什么主张?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广泛传播的原因。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经·大雅·大明》

材料二:上图是西周的青铜利簋,高28厘米,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现在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32字。
材料三:武王克商是“上古三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史料记载不甚清晰,武王克商的年代长期不能确定。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形成了数十种看法,最早的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近年来,专家们对周人的都城进行考古研究,确定克商之年应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前后差距缩短至30年。专家们又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方案。其中公元前1046年与文献、金文历谱等记载大致符合,因此被认定为首推的武王克商之年。
——《教材》
(1)属于文字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
(2)上述三则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材料__________________。
(3)史学家王国维把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起来研究的研究历史方法命名为________。
(4)在通过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都无法对相关史实获得确凿年代的情况下,还可运用哪些新的研究方法取得突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