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西学能不能学?学习西学是否合理?学习西学应该学些什么?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一直存在争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1)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10分)
(2)乙认为“中国最擅长的是道”。你认为他说的“道”是指什么?(2分)
(3)乙认为中国原来也是擅长“器”的。请你从天文、数学方面各举一例来证明他的观点。(4分)
(4)你认为丙的观点代表了中国19世纪末哪个派别的观点?根据丙的观点,你准备就此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为你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一个课题。(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次,出现了三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6分)
(3)以这三位思想为核心所形成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1974年
籼型水稻育成
1988年
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成功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安全返航
2001年
完成国际人类基因合作组中的基因测试任务


材料3: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0000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请回答:⑴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材料2又说明什么问题?
⑶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3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⑷据材料3可得出什么结论?

近代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经历了艰辛、曲折。阅读下面图片,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四幅图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2)概括指出这些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的最主要共同点。
(3)说出图A、B、C、D所宣传的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涌现出众多的思想家。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     、     、     、    
⑵提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观点的是哪幅图片中的人物(   )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⑶在图二、图三人物所体表的阶级派别之间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⑷概括归纳四幅图片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的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