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解,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 )
|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
|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
| 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专政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A.人文主义 | B.理性主义 |
| C.马克思主义 | D.自由主义 |
由图l到图2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导致人们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 B.文化知识提高 |
| C.文艺复兴兴起 | D.新航路的开辟 |
有学者认为,“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该学者所研究的“制度”在实行之初
|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 B.导致重文轻武风尚的形成 |
| C.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 D.加剧了官僚的腐化和堕落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