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变轨后被月球捕获,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两次变轨,最后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 地月转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速度小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
B.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 |
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加速度大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 |
D.Ⅰ、Ⅱ、Ⅲ三种轨道运行相比较,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机械能最小 |
如图所示,光滑半球的半径为R,球心为O,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方有一个光滑曲面轨道AB,高度为。轨道底端水平并与半球顶端相切,质量为m的小球由A点静止滑下,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C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小球将沿半球表面做一段圆周运动后跑至C点 |
B.小球将从B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到达C点 |
C.OC之间的距离为2R |
D.小球运动到C点的速率为![]() |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恒定,要想使灯泡L变暗,可以
A.增大![]() |
B.减小![]() |
C.增大![]() |
D.减小![]()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不同位置的三个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抛出,最终落在同一点,三条路径的最高点是等高的,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路径1抛出的物体落地的速率最大 |
B.沿路径3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最长 |
C.三个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相等 |
D.三个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量相等 |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表达式中属于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
A.平均速度![]() |
B.电阻![]() |
C.电势差![]() |
D.匀强电场![]() |
如图所示,真空中A.B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分别为+Q和+q,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A.B之间用绝缘的轻弹簧连接,当系统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若弹簧发生的均是弹性形变,则
A.保持Q不变,将q变为2q,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等于2
B.保持q不变,将Q变为2Q,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小于2
C.保持Q不变,将q变为-q,平衡时弹簧的缩短量等于
D.保持q不变,将Q变为-Q,平衡时弹簧的缩短量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