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认为:由于当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地位,但各国为发展国际贸易,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其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应该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但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成为一个悖论。对上述“悖论”的最好例证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 |
C.20世纪70年代因为美元泛滥形成的危机 |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
法国《民法典》规定:“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上述规定体现的法律原则是()
A.保护私有财产 | B.契约原则 |
C.人民主权原则 | D.程序民主 |
下列关于中美关系的历史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是()
A.②③④① | B.③②④① | C.④③②① | D.②④③① |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据此,戊戌变法失误主要体现在()
A.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 |
B.变法内部意见不统一 |
C.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 |
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里说到:“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其中,“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的影响 |
B.中国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对外需求不大 |
C.西欧的商品经济低迷,对外贸易需求不大 |
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