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B.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
C.使现代企业制度在苏联得以建立 |
D.揭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0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
C.WT0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 |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成功在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该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