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企业的生产岗位,使用一台机器人成本为10万元,而3个工人一年的工资福利等企业要支付15万元以上。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3个工人的工作量。企业之所以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原因在于
①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②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的
③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④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影响生活消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中D1、D2为某商品的需求曲线,S为该商品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D1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1点,需求曲线D2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2点。下列经济现象可能使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由P2点向P1点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价格上涨
②人们的可支配收人增加
③生产者扩大了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生产规模
④该商品的质量出现了问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根据下图《变动着的市场价格》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有
①如果高档耐用品价格趋向N点,其替代产品需求量增加
②如果生活必需品价格趋向M点,其互补产品需求量增加
③就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处于等价交换状态,M点和N点处于涨落状态,但不能无限涨落
④农副产品在M、N、Q点需求弹性均不大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下图是在一定时期内纺织品供求数量随价格变化的情况,其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假如其他条件不变,纺织品生产企业税负减轻,可能导致的变化是
A.需求曲线左移 |
B.供给、需求曲线均不动 |
C.供给、需求曲线均左移 |
D.供给曲线右移 |
2015年初以来,猪肉价格不断上涨,7月份,全国猪肉市场价格每公斤30元左右,与6月份相比,价格上涨15.7%。猪肉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有
①会使猪肉的需求量大幅减少
②使猪肉的供应量减少
③使猪肉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使养猪业扩大生产规模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下图反映了2014年6月以来全国生猪价格变化现象,“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对此,正确说法是
①生猪出栏价频繁波动违背价值规律
②加强市场信息预警有助于减小生猪出栏价波动幅度
③价格处于低谷时.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④缓解“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问题需要科学宏观调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