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云南昆明亲切会见独龙族代表时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五年,国家共投入13亿多元,使原来刀耕火种的独龙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
①是协调少数民族地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②是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④是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人民”是党的十八大会议进程中,被提到最多的热词之一。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情怀,如一条红线贯穿报告始终。“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据此回答下列小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体现的哲学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民意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都是天然合理的
②人民群众即劳动群众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A.②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 |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文明状况的一个缩影,每一个人都文明,才构成一个文明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 B.量变的总和构成质变 |
| C.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
| D.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
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此话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 C.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 D.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受 |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B.歪曲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
|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D.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