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部分元素比例 |
氧化分解时 |
||||
C |
O |
耗氧量 |
释放能量 |
产物H2O |
产物CO2 |
|
脂肪 |
75% |
13% |
较多 |
较多 |
X |
Z |
糖 |
44% |
50% |
较少 |
较少 |
Y |
W |
A.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由表中数据可知脂肪中H的比例是12%
C.X<Y,Z>W
D.脂肪分解释放能量较多与H的比例高有关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O2 ,则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
B.利用15NH3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硝化细菌,可得到15NO3- |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H |
D.给玉米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2一14C3一(14CH2O) |
大小、长势相同的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0 min期间,乙的有机物积累速度大于甲 |
B.10~20min期间,甲和乙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H〕的场所为线粒体和叶绿体 |
C.30~45 min期间,甲和乙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
D.若甲、乙培养在同一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一段时间后乙先死亡 |
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 B.能量、载体数量 |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 D.能量、离子浓度 |
下列试管中能够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试管号 |
试管中的内容物 |
条件 |
1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
37℃,5min |
2 |
2mL淀粉溶液+2mL水 |
37℃,5min |
3 |
2mL淀粉溶液+2mL稀释的唾液 |
37℃,5min |
4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
95℃,5min |
5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滴盐酸 |
37℃,5min |
A.1、2、3 | B.2、3、4 | C.3、4、5 | D.2、4、5 |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生物学的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退化,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
B.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核大、体积小,且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
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易于生化反应![]() |
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间黏着性显著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