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就可直接用染色剂染色 |
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
D.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d点光合速率最大,f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
B.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
C.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
D.d、e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
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
下列关于物质鉴定的方法和结果(“△”表示需要沸水浴加热,“×”表示不需要沸水浴加热)正确的一项是()
鉴定的物质 |
所使用的试剂 |
特殊处理 |
所产生的颜色 |
|
A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 |
紫色 |
B |
脂肪 |
苏丹Ⅲ染液 |
× |
砖红色 |
C |
葡萄糖 |
斐林试剂 |
△ |
橘黄色 |
D |
淀粉 |
碘液 |
△ |
蓝色 |
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己达到最大 |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