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广口瓶底部分别放上纱布,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周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纱布,25℃的温箱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纱布,25℃的温箱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纱布,4℃的冰箱 |
种子不萌发 |
丁 |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25℃的温箱 |
种子不萌发 |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装置可作为甲装置的对照
B.丁装置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甲、乙对照可知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D.本实验证明种子的胚完整而且有活力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 B.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 |
C.治山要治水 | D.根的特性 |
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A.降低光合作用 | B.降低蒸腾作用 |
C.减少呼吸作用 | D.方便人们栽种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
A.生产者 | B.消费者 | C.分解者 | D.非生物成分 |
科学兴趣小组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螃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
A.按生物的用途 | B.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
C.按生物的生长状况 | D.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A.农民 | B.农作物 | C.耕地 | D.耕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