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体内部分细胞的物质运输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度随消化道内甘油浓度变化的情况 |
B.图②表示神经元兴奋时,Na+流入神经元的速度随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影响 |
C.图②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度随消化道内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情况 |
D.图③表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速度随细胞内O2浓度变化的情况 |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
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 B.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③⑤⑥⑦ |
右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TH过量时会抑制TRH和TSH分泌 |
B.TSH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 |
C.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TSH水平会降低 |
D.TH与TRH共同调节TSH分泌 |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
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 |
B.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 |
C.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