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陆游的《鹧鸪天》①,完成后面小题。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这首词是陆游四十二岁时,因言官弹劾被免通判,居镜湖三山时所写。
②玉瀣xiè:一种美酒。③黄庭:道经的名称。④元,同“原”。上阕中的哪一句与陶渊明的《饮酒》中的“而无车马喧”表意相似?
请赏析上阕中的“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的妙处。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雨声声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把窗外雨声和窗内语声加以对照,以此笼罩全篇,统率全诗。 |
B.第二节中,没明写说话的具体内容,实暗写说话内容。 |
C.第一节写雨声、语声的热闹,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写出夜半恬静的气氛。 |
D.本诗的目的是写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感情。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秋雨声声”让人联想到秋雨中的人语,以秋雨的细腻连绵写出窗内人的甜蜜的情感。 |
B.第二节中,作者虽没有正面回答说些什么,但从树、花受到雨水的滋润中,可见笑、吻给对方心灵的慰藉。 |
C.诗句“天边的……飘飘的云”把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写,用大自然的美衬托人的美。 |
D.雨声和语声融合的梦境即指第二节中表示亲密感情的笑、吻、眼睛。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你再抄录毛泽东的诗词各一首,并能背诵。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诗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请你谈谈理由。
课外阅读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1930年2月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与《沁园春·雪》都描写了雪景,都有_________的气势,_________的风格。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_________,下阕_________,而《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景,《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在气势上比《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略胜一筹。
这首词描写_________的一个场景,表现_________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