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薄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他翻开薄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的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风凉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惊……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2010年第1期《小说月报》)
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小说在第④段写妻子和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第⑨段划线句子“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有什么含义?
小说以“千叶瓶”为题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绿色荧光蛋白
在没有导航设备的古代,人们走夜路往往需要依靠北斗星判断方向。绿色荧光蛋白正是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在它的指引下,科学家在21世纪初深入大片未知的科学处女地,成果层出不穷。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其新闻公报说,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
20世纪,生物学先后出现两次革命:一是生物化学奠基,其成果包括建立了活体细胞代谢通道的基本原理、了解酶的功能、对蛋白质的结构解析达到原子水平等;二是传统基因学与核酸学结合,形成现代基因组学。通过利用大量的先进分析仪器,这门学科在近年取得包括破译人类基因组图谱等成果。但这两门学科都面临一个重大难题——缺少跟踪活体细胞内部和外部分子实时变化的办法。绿色荧光蛋白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介绍说,绿色荧光蛋白是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副产品。本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下村修和同伴在从一种特殊水母中提取水母素时,偶然发现一种在紫外光下发强烈绿色的蛋白。这就是现在大红大紫的绿色荧光蛋白。
此次同时获奖的马丁·沙尔菲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指出,水母素和绿色荧光蛋白发光原理不同。水母素仍是荧光酶的一种,需要荧光素才能发光。而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这意味着,绿色荧光蛋白可以很方便地被植入生物体内,作为一种指示剂,跟踪和判断生物细胞的分子变化。
第三位获奖者、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改造绿色荧光蛋白取得多项成果,世界上目前使用的荧光蛋白大多是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现在的荧光蛋白不仅荧光更强,而且除绿色外,还可以呈黄色、蓝色,有的还可激活变色。
在绿色荧光蛋白与其他技术变革的共同推动下,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1.下列对于“绿色荧光蛋白”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堪称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
B.绿色荧光蛋白出现前,生物学界缺少跟踪活体细胞内部和外部分子的实时变化办法,绿色荧光蛋白的出现使这一难题获得解决。
C.因为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所以它便于植入生物体内。
D.绿色荧光蛋白除绿色外,还可以呈黄色、蓝色,有的还可激活变色。这些呈黄色、蓝色和可激活变色的绿色荧光蛋白均为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绿色荧光蛋白被发现前,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很难被观测到。对此,科学家深感苦恼。
B.绿色荧光蛋白的出现,使得传统基因学与核酸学结合,形成现代基因组学,取得了包括破译人类基因组图谱等成果。
C.绿色荧光蛋白是本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下村修和同伴在从一种特殊水母中提取水母素时偶然发现的,因而说它是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副产品。
D.水母素是荧光酶的一种,需要荧光素才能发光;而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这是水母素和绿色荧光蛋白根本上的不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这说明一项技术的推广与发现一样都很重要。
B.虽然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是在偶然情况下发生的,但这当中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C.虽然绿色荧光蛋白不仅呈绿色,但因为它在被发现之初呈现绿色,所以人们也就一直保留“绿色荧光蛋白”这一称谓。
D.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使用,将极大地推动生物学的发展,实现生物学的第三次革命,使21世纪成为生物学的世纪。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随着欧洲一个航天器的抵达,地球的神秘姊妹行星——金星的一些在太阳系中保守最严密的秘密可能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月晚些时候发射的“金星快车”将绘制这颗行星及其大气层的详图。它搜集的数据可能有助于解释与地球如此相似的一颗行星为何那么灼热和恶劣,无法形成生命。
揭示谜底的关键在于金星的大气层及其众多大火山的活动。金星大气层的密度比地球大气层大92倍。从太空看,只能看到这个行星被厚厚的白云包裹着,高层大气的风速为每小时200英里。
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定于10月26日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搭乘“联盟”号火箭升空,它将携带7种功能强大的工具,其中包括一架相机。这架相机利用紫外线和红外线波长透过云层“看”金星表面,从而拍下金星表面的细节。
“金星快车”携带的分光计将测量金星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温度,并挑出金星表面的热点,比如活火山。
金星距离太阳6500万英里,而地球距离太阳9300万英里,尽管金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一些,但是这不足以说明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为何高达464摄氏度。金星之所以如此灼热,主要是因为它的大气层密度大,如同包裹着一个厚厚的毯子,热量无法散出去。金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地球也受到这种“温室效应”的影响,只是程度比金星要小得多。
十多个航天器已经造访过金星,有的还降落在金星表面,不过它们携带的工具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先进。
牛津大学大气物理学教授费雷德•泰勒说:“金星跟地球应该很相似,但是它受这种强大的温室效应的主宰,我们希望了解其中的原因。”
金星的表面对科学家也很有吸引力。跟地球一样,金星是45亿年前形成的,但是其表面却年轻得多,因为它的表面不断地受到火山爆发的摧毁和更新。到目前为止,这一过程的细节尚不得而知,因为降落在金星上的探测器要不了几分钟就会因炙热和压力而毁灭。
耗资1.4亿英镑的“金星快车”需要162天才能到达金星,然后进入距离金星表面155英里内的轨道运行,并向地球发回数据,其使用寿命最长可达三年之久。
除了太阳和月亮,金星是白天唯一可见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距离约为2600万英里。
(选自《参考消息》)
下列关于“金星快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星快车”抵达后,将能够绘制出金星及其大气层的详图。
B.“金星快车”将携带包括相机、分光计在内的7种功能强大的工具。
C.“金星快车”将利用分光计对金星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寻找活火山等金星表面的热点。
D.“金星快车”将降落在金星表面,搜集有关金星的数据,进行探秘。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星快车”的发射将有助于解开金星无法形成生命的谜团。
B.与地球相比金星距离太阳更近,这也是金星表面温度灼热的一个原因。
C.因为金星大气层二氧化碳的释放,地球也受到了这种“温室效应”的影响。
D.金星与地球同为太阳系姊妹行星,它们的地质结构、运行状态等很相似,但它们的气候却截然不同。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握了金星的大气层及其众多大火山的活动情况,就能够找到金星为何那么灼热和恶劣、无法形成生命的原因。
B.假如金星大气层的密度与地球相同,那么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肯定会有所降低。
C.金星是地球上白天可见的三个天体之一,它离地球最近的距离约为2600万英里,而最远距离为2800万英里。
D.探索金星表面不断受到火山爆发的摧毁和更新这一过程的细节,亦是“金星快车”此行的使命之一。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项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女性,在配带手机时大都喜欢把漂亮的手机,以及五颜六色的装饰物挂在胸前。专家指出,手机挂于胸口,位置靠近心脏,对心脏会有一定影响,并可能会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尤其对孕妇不利,较强的辐射对胎儿可以构成伤害。
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跟踪这一问题的国家或国际机构声称手机辐射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遵守国际安全标准的移动技术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任何影响。
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加,手机的辐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移动通讯设备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呢?人们能不能做到既享受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又确保身体的健康呢?
有关专家建议:为了将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降至最低,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如果不用手机,最好关机而不要将其设置在待用状态。此外,身上放置手机的地方也有讲究,最好是放在包里,或是夹克衫的口袋里,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
据了解,为了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些手机装有含铅、锰等重金属的屏蔽;另外,有不少手机用户认为在移动电话上安装射频吸收盖,或其它吸收装置就可以起到降低辐射的作用,而实际上,此类装置的有效性很多是没有得到证实的。
由于移动电话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和助听器等电子医疗仪产生干扰,所以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不能使用移动电话,以免对病人造成危险。同样在飞机上也不能使用移动电话,原因是它可能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此外,在开车时,驾驶者无论采用手持通话方式,还是采用免提电话方式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交管部门禁止驾驶者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使用移动电话。
下列对手机辐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辐射危害人的健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权威证实。
B.手机辐射可能会干扰电子医疗仪,对病人造成危险。
C.手机辐射可能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造成飞行事故。
D.手机辐射可能影响汽车驾驶者,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A.手机辐射可能会对人的心脏有一定影响,并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
B.设置在待用状态的手机的辐射也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C.把手机放置在包里或夹克衫口袋可以避免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D.含铅、锰等重金属的屏蔽有可能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方向控制了。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曲、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
对第五段“把你的感受方向控制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阅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上。
B.让阅读者注意到画面中的几条街道既有统一性,又有若干变化。
C.让阅读者注意到画面中的树、船、房,特别是瓦垄的共同特性。
D.把阅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排列的“瓦垄”上。

对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是创作中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B.写回廊墙上的花窗一例,是强调建筑应各具一格,千变万化。
C.故宫与颐和园长廊,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
D.本文介绍了音乐、绘画与建筑,但以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
(陶东风《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 有删节)
下列关于“犬儒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现实不满,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是“犬儒主义”的一贯态度。
B.“犬儒主义”对待现实世界的立场是矛盾的,既强烈不满,又积极认同。
C.“犬儒主义”怀疑一切,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
D.“犬儒主义”体现的是特定历史时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在中国沉寂了很长时间,《百家讲坛》使他的人生哲学得以流行。
B.《庄子》中有许多体现鸵鸟智慧、乌龟哲学的言论,在今天的中国不合时宜。
C.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
D.“庄子精神”的流行只能导致目前中国全社会的犬儒主义,绝对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因而是不应当提倡的。

根据原文的有关论述,下列对于“庄子精神”的内涵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自由”,其高蹈超越,想象奇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庄子精神”一味提倡超然物外,背离世俗,是一种完全的“出世”思想。
C.“庄子精神”是浪漫和现实的矛盾统一,是精神世界的玄空和实际行为认同的两相结合。
D.“庄子精神”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