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
|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
| D.这是大跃进运动,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观察下边的宣传漫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最早出现于下列运动中
|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大跃进”运动 | D.“文化大革命”运动 |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 | B.解放思相 | C.实事求事 | D.改革开放 |
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经济领域 |
|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
|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整顿,并采采取有效的措施 |
|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居处调调整了国民经济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