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
|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
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 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 A.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
| B.政府应“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
| C.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
| D.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
阅读“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统计表”,从中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战场名称 |
开始时间 |
终止时间 |
小计 |
| 欧洲战场 |
1939年9月1日 |
1945年5月8日 |
4年8个月零8天 |
| 苏德战场 |
1941年6月22日 |
1945年5月8日 |
3年 10个月零17天 |
| 太平洋战场 |
1941年12月8日 |
1945年9月2日 |
3年8个月零26天 |
| 中国战场 |
1931年9月18日 |
1945年9月2日 |
13年11个月零16天 |
| 苏联对日作战 |
1945年8月9日 |
1945年9月2日 |
25天 |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③世界人民团结合作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
|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
|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 A.日军攻陷上海 | B.日军实施细菌战 |
| C.日军屠城南京 | D.日军占领台儿庄 |
下图所示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
| B.加速并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
| C.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
| D.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由北往南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