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 | B.门下省 | C.尚书省 | D.参知政事 |
观察下列秦朝和唐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你认为相权发生变化的实质是()
A.由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强化 | B.由三公协管到三省执行 |
C.由百官之首到三省牵制 | D.由权力集中到权力分散 |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朝代 |
县 制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层级 |
秦朝 |
郡县制 |
郡—县 |
二级制 |
汉代 |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
二级制 三级制 |
A.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B.西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C.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
C.敏锐地指出了西周分封制的弊端 |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
“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按照上述安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
A.周武王封微子于宋地 | B.汉高祖封刘如意为赵王 |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为燕王 | D.雍正封四子弘历为宝亲王 |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法制()
A.有利于解决权力、财产分配 | B.重视尊卑贵贱 |
C.有利于凝聚宗族 | D.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