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 )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
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
①从禅让到世袭 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 ④从宗法制到官僚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 )
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
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 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
“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 |
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
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 |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