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HBr、NO2、HCl、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此气体通入足量稀氯水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无色透明溶液,把此溶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盐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和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不能确定原气体中是否含有SO2 | B.原气体中肯定有HCl |
| C.原气体中肯定没有CO2 | D.原气体中肯定没有HBr、NO2 |
美国学者米勒在一烧瓶中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充入CH4、NH3、H2、水蒸气等气体经连续7天电火花放电后获得了氨基酸,此实验为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创造了条件,证明了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过程而进行的。该实验的机制是()
| A.火花放电发出的光加速了化学反应 |
| B.通过电场将气电离或断开化学键 |
| C.提供能量使气体分子能级增大 |
| D.通过电场使气体分子加速碰撞 |
2003年1月5日,在太空遨游了92圈的“神舟”四号飞船顺利回收。在“神舟”四号上,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太空进行了用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提纯”的电泳实验。下列有关电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泳就是指电子在水中游泳 |
| B.电泳可以用于某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 C.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
| D.氢氧化铁胶体电泳时,其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 |
下列药品保存时对瓶塞使用错误的是()
| A.保存固体碘时不用铁塞 | B.保存汽油时用橡皮塞 |
| C.保存硫化钠时用橡皮塞 | D.保存硝酸时不用橡皮塞 |
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碘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ICl,ICl有很强的氧化性,ICl跟Zn、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 ICl +2 Zn = ZnCl2+ZnI2 ICl+H2O = HCl+HIO
下列关于ICl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ZnCl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 B.ZnI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 C.ICl跟H2O的反应,ICl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
| D.ICl跟H2O的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
在一杯透明的液体中加入一小颗固体,整杯液体完全转变成固体,则原溶液和析出的固体分别可能是()
| A.过饱和溶液,不带结晶水的晶体 | B.饱和溶液,带结晶水的晶体 |
| C.过饱和溶液,带结晶水的晶体 | D.–10℃的过冷水,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