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终,代李从易为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
注:①椟:小棺材  ②端揆:尚书省长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监军市舶使领:兼任 B.因而物故:死亡
C.潞卒素骄:骄傲 D.当辅弼谓:以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 B.己一不干预
C.衣冠 得罪流放岭表者 D.钧践历中外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对比。
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订立法度,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
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一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召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史记·汲郑列传》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延烧比:并排,挨着
B.伏制之罪矫:纠正
C.持节河南仓粟以振贫民发:打开
D.以数谏切:急切,迫切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东越攻②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
B.①群臣或黯②吕师孟叔侄为逆
C.①公卿皆黯惧②吾社之行士先者
D.①令从谀承意②溘死以流亡兮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汲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组是()
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②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
③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④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⑤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⑥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东越之间的争斗,汲黯只到达吴郡就回来了,因为他认为不必为这样琐屑的事而前派使臣。
B.汲黯学习黄老学说,又因多病,所以处理地方政务主张无为,人们因此对他大加称赞。
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都来拜见,只有汲黯见他从不曾行拜礼,只是拱拱手。
D.汲黯因为总是直言进谏,不能久留宫内。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汉武帝恼怒他过分卤莽,但他始终以朝廷为重。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2)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3)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卢彦伦,临潢人。辽天庆初,萧贞一留守上京,置为吏,以材干称。是时,临潢之境多盗,而城中兵无统属者,府以彦伦为材,荐之于朝,即授殿直、勾当兵马公事。
辽兵败于出河店,还至临潢,散居民家,令给养之,而军士纵恣侵扰,无所不至,百姓殊厌苦之。留守耶律赤狗儿不能禁戢,乃召军民谕之曰:“契丹、汉人久为一家,今边方有警,国用不足,致使兵士久溷父老间,有侵扰亦当相容。”众皆无敢言者。彦伦独曰:“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且番、汉之民皆赤子也,夺此与彼,谓何?”
初取临潢,军中有辛讹特刺者,旧为临潢驿吏,与彦伦善,使往招谕,彦伦杀之。辽授彦伦团练使、勾当留守司公事。
天辅四年,彦伦从留守挞不野出降。授夏州观察使,权发遣上京留守事。师还,挞不野以城叛,彦伦乃率所部逐挞不野,尽杀城中契丹,遣使来报。未几,辽将耶律马哥以兵取临潢,彦伦拒守者七月。会援兵至,敌解围去,因赴阙。
天会二年,知新城事。城邑初建,彦伦为经画,民居、公宇皆有法。改静江军节度留后,知成州烟火事。未几,迁静江军节度使。天眷初,行少府监兼都水使者,充提点京城大内所,改利涉军节度使。未阅月,还,复为提点大内所。彦伦性机巧,能迎合悼后意,由是颇见宠用。岁余,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为宋国岁元使。改礼部尚书,加特进,封郇国公。天德二年,出为大名尹。明年,诏彦伦营造燕京宫室,以疾卒,年六十九。
(选自《金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殿直、勾当兵马公事授:授予
B.无所不至,百姓殊苦之厌:厌恶
C.发遣上京留守事权:权力
D.敌解围去,因赴 阙:朝廷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
B.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
C.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
D.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彦伦才能出众。辽天庆初年,担任萧贞一吏人时,凭才能闻名;临潢境多盗贼,城中士兵没有统管的人,官府因其才能,把他推荐给朝廷。
B.卢彦伦是非分明。辛讹特刺以前是临潢的驿吏,也是卢彦伦的好朋友,一直与卢彦伦交好;后来他受命率金兵进攻临潢时,卢彦伦斩杀了他。
C.卢彦伦处事果断。卢彦伦曾经跟随过留守挞不野,挞不野发生叛乱时,卢彦伦就率领部下驱逐他,把城中的契丹人全部杀掉,派使者来报告。
D.卢彦伦管理地方事务时,可谓管理有方。天会二年,在他掌管新城事之时,城邑刚开始建造,卢彦伦为城市建造规划,民居公房都很有章法。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番、汉之民皆赤子也,夺此与彼,谓何?
(2)明年,诏彦伦营造燕京宫室,以疾卒,年六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每题3分,共12分)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迫逼,令其转徙卒:通“猝”,突然
B.太府之帛为殚:竭尽
C.帝其直嘉:赞赏
D.从猎渭川,献诗以讽:讽刺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政养人本也②欲人无惑也难矣
B.①陛下欲何方赈之②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C.①宋璟闻叹曰②王笑不言
D.①后皆有闻时②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知古忠直进谏的一组是
①不作无益害有益②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③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④从猎渭川,献诗以讽
⑤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⑥兼之者其魏公乎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等官职。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适逢造观,劳民伤财,他为此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魏知古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担任侍中期间,他多次受到封地和财物的赏赐。又因主持东都吏部选事,赐衣一套。此后皇帝待他恩意更厚。
D.魏知古品格高尚,能推举贤能。他之前推荐的很多官员,后来都名噪一时。开元三年去世,宋璟听说后感叹他是正直和仁爱兼而有之的典范。

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2) 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嘉泰二年,入太学。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理宗即帝位,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帝问外人因阁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帝曰:“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注],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注]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帝嘉纳。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注]误者悉蠲[注]之,全活甚众。沿江算舟之赋素重,清之次第停罢,如池之雁义有大法场之目,其钱分隶诸司,清之奏罢其并缘渔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者从朝廷偿之。报下,清之方与客饮,举杯曰:“今日饮此酒殊快!”
十一月丁酉,退朝感寒疾,危甚,犹以未得雪为忧。俄大雪,起曰:“百官贺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观之。累奏乞罢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三日,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忠定。
清之不好立异,汤巾尝论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谁为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尝论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赵葵视师年余,乞罢,上未有以处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遽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上讫从之,然葵竟不果来。
(选自《宋史•郑清之传》,有删改)
【注】[宁考]即亡父。 [舄] xì①鞋;②同“潟”;③姓。 [罣]guà同“挂”。
[蠲] juān①除去,免除; ②显示,昭明; ③古同“涓”,清洁;④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B.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C.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D.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丁酉,古时计时方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至今仍在沿用。文中“丁酉”是指这年的十一月为丁酉月。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郑清之从小就能写文章,受到楼钥赏识。调任峡州教授之后,向统帅赵方汇报事情,赵方置办酒席款待他,并准备将儿子托付给他。
B.嘉泰年间,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教授之职,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崇政殿说书,后来向皇上建议要俭以养德,崇尚简朴之风,受到皇上的嘉许。
C.郑清之依法处理了盐商违法之事后,并依次废去长江沿岸很重的船税,还建议朝廷补偿归属各衙门的钱,获得了朝廷同意。
D.郑清之不喜欢树立异己。他先后挽留汤巾、徐清叟这些与他有矛盾的人一起共事,并向皇上建议赵葵担任宰相。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

(2)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

阅读下列儒家文典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子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
(1)、综合比较三则材料,解读其中观点的相同与相异



(2)、如何看待荀子倡导的“从义不从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