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
—日本记者1900年日记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割地求和”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记载的事实是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后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4)清政府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希波战争、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材料二、“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更为重要的。”
请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材料一中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是怎样的观点?
⑵材料二中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主要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请试举二例
⑶通过我们对材料中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文明的交流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假如你是:19世纪初的一位法国银行家,现在你带着大量的资金准备在英国投资建厂。
⑴你可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英国?
⑵你认为什么行业最值得你去投资,为什么?
⑶一百年后,你的工厂里可能装备哪些动力机器?
⑷一百年后,你在大量销售商品的时候,又可以利用哪些新的交通工具?

下列图中人物曾得意的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⑴图中人物是谁?有人说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与他有关的著名战役。(举出两个,一个1分))
⑵他认为的“将永垂不朽”的“民法典”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部“民法典”?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参见下图: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⑴根据以上图文材料判断指出上文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是
谁组织起草的纲领?发表于何时?
⑵文中“锁链”指什么?“整个世界”的含义是什么?
⑶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
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三:内战前,林肯又说:“没有其它选择,只好动用政府的军事力量,用武力来抵抗,用武力保卫政府。”
材料四:林肯说:“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请回答:⑴材料一所引用的那一份文件,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发表的?
⑵材料二中,林肯所说“裂开的房子”是指什么?
⑶材料三中,林肯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裂开了的房子”的问题?
⑷材料四的内容出自什么文件?文件中的“那时”指的是何时?
⑸分析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两次战争各在美国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