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Ⅰ.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___________,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把取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入0.9%的生理盐水中,是为了_________,而不是放入蒸馏水中,使细胞吸水涨破;
(3)把以上烘干的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 )(从以下A、B中选)。
A.先放入8%的盐酸中水浴加热处理后再做下一步操作
B.先滴加混合染色液处理后再做下一步操作
Ⅱ.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斐林试剂使用时注意应在________后再注入试管,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
(2)在进行脂肪的检测时,要用50%的酒精,该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
(3)下列用到显微镜的实验是
A.还原糖的鉴定 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 D.淀粉的鉴定
大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用黄色大鼠(AAbb)与黑色大鼠(aaBB)进行杂交实验,F2为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现从F2中选取一只灰色鼠与一只米色鼠交配,F3代只出现灰色和黄色,F3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4,回答下列问题:
(1)该鼠毛色的遗传遵循定律。灰色鼠中杂合子的基因型有种。
(2)从F2代中选取的两只大鼠基因型为。F3中灰色鼠的基因型为,所占比例为。
(3)F4中灰色鼠所占比例为,其中纯合子占。
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主要有5个种群甲、乙、丙、丁、戊,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如下表所示(能量单位相同)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 |
3.56 |
12.80 |
10.30 |
0.48 |
226.50 |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缺少,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效率为。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在一定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则该范围内甲的种群数量只,若标记的甲有部分被捕食,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3)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甲丁之间的关系说明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为研究某植物移载后的生理状况,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测得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
(1)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在14时,若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H]含量变化是。
(2)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该过程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捕获光能的色素含量最多的是。
(3)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填“光照”或“CO2”).此时,植物叶表皮细胞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反应式为。
人处于炎热环境下,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炎热条件下,人体主要通过方式来散失热量,同时人体中会损失部分无机盐,
使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增多,该激素的作用是。
(2)外界环境温度升高,人体有氧呼吸速率,原因是。
(3)若此时人进入空调屋内,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兴奋,导致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
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及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等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因此水稻淀粉合成代谢的遗传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AGPaes基因1如何使水稻表现出低产(淀粉含量低)的性状?。
(2)用γ射线处理水稻进行诱变育种培育高产水稻品种。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水稻AGPaes基因1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因而突变为AGPaes基因2而获得高产水稻突变体品种。在该突变基因中,若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单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3)研究表明,普通野生型水稻中拥有许多决定稻米优良品质的相关基因。
①育种工作者利用普通野生型水稻中存在的低比例直链淀粉突变体,以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了优质栽培水稻品种。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从F2代起,一般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
②普通野生稻含有3.75×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约有107个个体的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它们是进化的原材料,也将是改良栽培稻的资源。
③据调查,在近30年间,我国的一千多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已消失了80%,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看,其直接后果是普通野生稻的多样性减少。我国不同地区的普通野生稻种群之间,含突变基因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