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褐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当你搬动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的过程填写完整。
①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② 做出假设: 。
③ 制定并实施计划:在实验中的变量是 ,该实验如果只用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④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见下表:
|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答:
⑤表达和交流。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结束后应该对鼠妇做怎样的处理:
已知植物中的叶绿素使得植物呈现绿色。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绿色。经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用加来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将2个蒜瓣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水的瓷盘中,然后将甲盘放在阳光下,一盘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___________。
3)根据假设可以推测,甲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________颜色的,而乙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________颜色的。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_______实验。
5)小华的上述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
6)小明查看了小华的实验方案,发现小华设计的方案有瑕疵,认为甲乙两组分别放置浸泡10个蒜瓣比浸泡2个蒜瓣要好。你认为浸泡______个(选填“2”或“10”)蒜瓣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修改实验方案后,小华重新实验,观测到的实验现象与3)中推测的一致,因此,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C水浴保温 |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与1号试管起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两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蚯蚓的呼吸依靠来完成。
(4)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选择状况相似的1~3号三盆青菜幼苗,以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现在设置如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根据表回答问题:
| 编号 |
1号幼苗 |
2号幼苗 |
3号幼苗 |
| 环境条件 |
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
光照充足、不浇水 |
光照充足、大量浇水 |
(1)在该探究实验中,1号幼苗起________作用。
(2)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能正常生长的是1号幼苗,其余都不能正常生长。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之一。
(3)如果还要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应增加一盆生长状况相似的青菜幼苗。该青菜幼苗与表中1号幼苗相比,放置的环境条件应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微量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甲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乙组喂食等量不含黄樟素的同种食物。经过较长时间后检测,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在小明的科学探究方法里,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那么说明假设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3)在这个探究活动中,作为实验对照组的是________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