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
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
B.鼠尾草和蜜蜂间存在捕食和寄生两种种间关系 |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
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利用品种①、③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
D.利用品种①、②和③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c |
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2 :3 |
C.该基因复制和转录时a部位都会被破坏 |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
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但并没有将遗传因子定位在染色体上 |
B.摩尔根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就是DNA |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前人的成果,成功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消除干细胞中自我更新基因(BMI—1)可以有效治疗结肠癌。
BMI—1基因是结肠癌细胞增殖的驱动器,利用小分子抑制剂阻断BMI—1基因的表达,将造成癌症永久关停。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干细胞具有分裂与分化能力,与细胞内基因调控有关 |
B.抑制剂通过诱导BMI—1基因发生突变,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 |
C.结肠癌细胞易扩散与其细胞膜成分变化有关 |
D.干细胞形成结肠癌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