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某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金属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S(NaCl)(11)S(KNO3)(填“>”、“=”或“<”)。
② 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是(12)。 (填编号)
a. 不能确定是否饱和 b.饱和溶液 c. 不饱和溶液
③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固体的主要步骤依次是(13) 、 (14) 、 (15) 、洗涤、烘干。
④ t℃时,在100g25%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所加KNO3 固体质量(m)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关系如右图所示,x=(16)(精确到0.1%);t与t1、t2的关系是(17)。(填编号)
a. t<t1 b. t1<t<t2 c. t>t2
某品牌薯片的配料包括“马铃薯、植物油、食盐、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二氧化硅”。
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该物质由(7)种元素组成,1mol该物质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约为(8)。
② 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9) .。
③ 食盐(NaCl)中Na的质量分数是(10)(精确到0.1%)。
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① 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异味,这是利用了它的(1)性;
②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2);
③ 用于除去铁锈的溶液是(3);
④ 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4);
⑤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5) ,用草木灰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可以看到火焰呈 (6) 色。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两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丁物质的分子是由构成的。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于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属于复分解反应 | B.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
C.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 D.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
(4)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为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3)图中P点所表示的碳酸钠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冬天捞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