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
B.右图表示的是金属原子 |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
D.该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
下列各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Zn→ZnSO4 | B.CuO→CuCl2 | C.CaCO3→CO2 | D.BaCl2→BaSO4 |
下图是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 | B.y一定是水 |
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 D.z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 |
A |
FeCl2溶液 |
CuCl2 |
过量铁粉 |
结晶 |
B |
CO2 |
H2O |
浓硫酸 |
洗气 |
C |
NaNO3溶液 |
Na2CO3 |
适量CaCl2溶液 |
过滤 |
D |
铁粉 |
铜粉 |
过量盐酸 |
过滤 |
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
C.滤液中只有Al2(SO4)3 |
D.滤液中只有CuSO4 |
下面是小凯同学学习化学后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其中合理的是: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
B.可燃物燃烧一定同时满足与O2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C.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
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