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反映的思想家是( )
| A.朱熹 | B.李贽 | C.王阳明 | D.黄宗羲 |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
| B.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 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
|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
|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
|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这表明陈独秀
| A.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
|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