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了‘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 )
| A.民主与科学思想 | B.马克思主义 |
| C.新三民主义 | D.三民主义 |
近代某乡绅有感于时事写了《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判断此诗写作时间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当是:
| A.“新制初更 ” | B.“帖子”、“新样” |
| C.“家家彩胜” | D.“三民”、“五权” |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下列属于研究武昌起义的原始史料是:
| A.电影《武昌起义》 | B.历史书中的有关叙述 |
| C.武昌起义的旧址 | D.当地民间的口头传说 |
“虽然他们的行为极端幼稚可笑,愚昧堪怜,但他们的用心是爱国的、自救的,也可说是一种民族自觉运动,不过不是革命的正轨……”文中“他们”指的是:
| A.维新派 | B.革命党 | C.义和团 | D.日伪军 |
“兴办实业,坚甲利兵”、“远法德国、近效日本、以定学制”,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两步,它们分别体现了当时的:
| A.洋务思潮/维新思潮 | B.实业救国思潮/民主共和思潮 |
| C.维新思潮/民主思潮 | D.资本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 |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
| 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 |
| 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