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挫折的时候,自我疏导是应对挫折的好方法,下列疏导方式不恰当的是( )
A.向老师、父母和朋友倾诉 |
B.冲着朋友发一通脾气,将怒气发泄出来 |
C.换一个令自己愉快的环境 |
D.把怒气和悲痛转化为动力,树立新目标 |
思想品德课上,老师播放了以下新闻:2014年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已致39名无辜群众遇难,94人受伤。看完新闻,小华提出:“让团结最有力,成为反恐最强音!”这一倡议要求我们
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积极建设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坚决同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④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团结友爱。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8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学校民族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列入考试范围。对于采取这一措施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让青少年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B.让青少年学会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 |
C.让青少年知道我国汉族人口多,要以汉族同胞意见为主 |
D.让青少年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内地创办西藏中学和西藏班、新疆班,利用发达地区优厚的师资、教学设备等资源,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同时直接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这一事实说明:
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
B.我国各民族之间是一种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
C.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受国家特殊保护 |
D.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
每翻过一张日历,就有5万个中国娃降生在已经十分拥挤的国土上;地球每绕太阳一周,我国净增人口1184万。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
B.我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C.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 |
D.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
依法治国是我们治国的基本方略,下列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从根本上否定“人”治 |
B.依法治国就是要确定宪法的权威,形成人人遵法护法的社会风尚 |
C.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D.依法治国就是国家所有问题必须用法律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