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中国人实现了百年奥运梦。2010年中国实现百年世博梦-----1894年,广东人郑观应首次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1902年梁启超预见“上海大博览会”;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说上海浦东将开世博会----有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埔,直筑到对岸浦东。惊人的期盼与预言,寄托了中国人对国家强盛的期待和愿望。
(1)请同学们思考,那些因素让中国人梦想成真?
(2)中国人梦想成真,是否说明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为什么?
(3)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传承民族精神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都说90后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自幼家庭不幸的李涛,却成为90后孩子“坚强自立,乐观向上”的代表。刚上小学,李涛就能为家里分担重担,初中三年一直坚持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洗衣做饭、照顾年迈的爷爷,李涛什么都做。李涛中考成绩优异,考上了祥云一中,离家50多公里远,他心疼爷爷,一到周末就赶回家帮忙干农活。李涛常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去年家境贫困,困难重重,但他从不自卑,反而更加自信坚强。“他从没有向别人道过苦,从没有向别人求过物质帮助,更没有怨天尤人,他一直以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艰难的境遇,李涛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2)这种生活态度对李涛的人生之路起到怎样的作用?
(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将如何向李涛学习?

【原创】阅读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9至24个月,自己扔尿布;2至3岁,扔垃圾,整理玩具;3至4岁,自己刷牙,浇花,喂宠物;4至5岁,铺床,摆餐具;5至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6至7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7至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擦玻璃,清理冰箱、炉台和烤箱,做饭,修理草坪……
(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一的漫画中的现象,你认为青少年应努力培养什么品质?
(3)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将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小泽征尔面对权威人士和音乐大师斩钉截铁的指出乐谱的错误,体现了他的什么心理品质?我们应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原创】中国甘肃网报道,2013年11月11日晚,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残联主办,市委宣传部、白银市残联承办的主题为“中国梦·我的梦·自强梦”省残疾人艺术团汇报展演在市会展中心举行。演出在聋人表演的群舞《千手神韵》中拉开帷幕,盲人男声独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舞蹈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真实再现了残疾人在生活中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向全社会充分展示了残疾人特殊艺术事业的成果。省市领导高度赞扬了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帮助。
(1)省市领导为什么高度赞扬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2)我们要怎样向他们学习,培养自强精神?

在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变形计”之《少年少年》中,讲述了一个家住贵州山区的十四岁留守儿童——梁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一个人独自生活。每天,他除了干农活外,还要上山砍柴、打水、喂猪和学习。可他从不怨天尤人,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
(1)材料体现梁训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任选其中一个品质作简要回答:青少年培养这一品质有什么意义?谈谈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