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赤道附近某地区年降水量与蒸发量随地形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推断40~90千米处地形应为

A.山脉 B.峡谷 C.盆地 D.丘陵

据图示信息推测,0~40千米处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落叶阔叶林

区域农业生产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A.干旱 B.洪涝
C.水土流失 D.低温冻害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②线两个方案,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列各题。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夏季风前沿决定着我国锋面雨带的位置,其风力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下图示意我国110°E—120°E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的进退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夏季风最强和最弱的年份分别是

A.1953年、1985年 B.1975年、1993年
C.1965年、2000年 D.1980年、1956年

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降水量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季节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D.区域差异较小

我国江淮地区

A.1985年受锋面雨带影响近两个月,洪涝灾害严重
B.1975年夏季长期受反气旋影响,出现严重的旱情
C.1995年7月份多暴雨洪涝灾害
D.1953年由于夏季风强盛,河流汛期最长

某河谷一块高达200多米的巨大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读下图“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洞穴成因最有可能的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

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自下而上洞穴形成的时间越来越迟
C.低处洞穴较多,是因人类开凿而增加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纬度值可能是

A.20°N、20°S B.10°S、30°N
C.27°N、13°S D.15°S、25°N

依照上题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B.①时之后,乙地昼长短于甲地
C.③时之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D.④时之后,乙地昼长开始变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