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使溴水层褪色属于加成反应 |
B.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属于水解反应 |
C.间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 |
D.等质量环丁烷(C4H8)和乙烯(C2H4)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量相等 |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 |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
B |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
检验Na2CO4溶液中含有Cl- |
C |
向1mL0.2 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的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的FeCl3溶液,又生成红棕色沉淀 |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铁的溶解度 |
D |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4与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
证明非金属性S>C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
B.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
C.氯水中通入SO2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
D.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生成NO2 |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
B.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 |
C.钢铁制品和铜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 |
D.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的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
B.1 L 0.1 mol/L的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 c(SO42—)>c(NH4+)>c(Cu2+)>c(H+)>c (OH—) |
C.0.1 mol/L 的NaHCO3溶液中: c(Na+)+c(H+)=c(HCO3—)+2c(CO32—)+c(OH—) |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c(HX)>c(X—)>c(H+)>c(OH—) |
COCl2(g)CO(g) + Cl2(g)ΔH > 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表示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变化 |
B.②表示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
C.③表示恒压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充入惰性气体体积的变化 |
D.④表示CO的体积分数随充入Cl2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