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请从“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硫”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写在题后横线上:
①昆虫在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 ②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③冰箱中物品取出后形成水滴的气体是 ④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气体是__________
(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其中“见著知微”意为从宏观知微观。
①“八月桂花香”,微观解释为 ;
②体温计量体温时水银柱会升高,微观解释为 ;
③气态氧气和液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的微观原因是 。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无视历史,声称日本人发下该。由此引发争端,到遇到海域有丰富的鱼类,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大量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2)我国渔民在这一带从事捕鱼作业,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主要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3)海水通常浑浊也含有很多杂质,要使海水成为饮用水,需要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请用
等八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氮气分子.
②两个氧离子.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①导致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
②一种蓝色溶液的溶质.
(3)请用上述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生成碱溶液的化合反应(只写一个)
②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只写一个)
利用图示仪器测量氧气体积,来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检查气密性:连好发生装置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
(2)组装装置:连好的装置如图甲,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不移动、不调整酒精灯的前提下,需要调节(选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
(3)进行实验:采用正确的反应装置和图乙所示的收集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Ⅱ.将铜片浸入稀硫酸
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1)上述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