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有三种基因,基因A、基因b和基因C控制黑色素的形成,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图3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为RNA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
在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时,将复原后的细胞继续置于清水中,植物细胞也不会再吸水了;可当把因失水而皱缩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时,红细胞恢复原状后会因继续吸水而破裂。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比红细胞的细胞膜坚韧 |
B.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红细胞没有 |
C.植物细胞有液泡,红细胞没有 |
D.植物细胞能对吸水进行调节,红细胞不能 |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法步骤。在同学们提出的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实验步骤 |
项目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1 |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2 |
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3 |
加入1mol/L的HCl溶液 |
1ml |
/ |
/ |
加入1mol/L的NaOH溶液 |
/ |
1ml |
/ |
|
加入pH为7.0的蒸馏水 |
/ |
/ |
1ml |
|
4 |
置于37℃水浴中 |
5min |
5min |
5min |
5 |
滴入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A.加入的溶液、试剂的量一样,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B.操作步骤设计不合理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恰当
D.都置于37℃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向稀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
B.在检测葡萄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1mL,再加入乙液2~3滴,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 |
C.用酒精洗去浮色后,用苏丹Ⅳ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呈红色 |
D.在常温条件下,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
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
C.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 |
D.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