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技术实践】酿酒厂常用酸性脲酶去除酒精类饮品中的尿素,以改善酒精类饮品的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酸性脲酶生产菌,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尿素、琼脂等,从功能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氮源来自____________。
(2)筛选和纯化酸性脲酶生产菌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对同一浓度的酸性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_____(多于/等于/小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若用海藻酸钠固定含酸性脲酶的细菌时,应将海藻酸钠溶液和细胞混合滴入溶液中。右表是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珠状况,从表中看出,海藻酸钠的浓度应选用____________g/dL。若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海藻酸钠质量浓度(g/dL) |
凝胶强度 |
凝胶气泡量 |
成球难度 |
凝珠形状 |
1.0 |
中 |
没有 |
较易 |
扁圆形 |
2.0 |
中 |
少量 |
易 |
圆球形 |
3.0 |
强 |
较多 |
稍难 |
有托尾 |
4.0 |
强 |
大量 |
难 |
难成球形 |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甲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⑤过程(仅考虑有氧条件)中能使ADP含量减少的过程是________(写序号),②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过程④可发生在植物细胞的________中。
(2)分析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
(3)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图乙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若温度保持在25 ℃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该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若该植物在密闭环境中,温度为40 ℃时,体内最可能积累________。
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 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___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 锐减。
(3)从图乙中可知, 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 (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其下丘脑可分泌 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是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 调节。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 B 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 T 细胞。 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由 决定的.针对胰岛 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 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
(5)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水稻的全生育期中,稻瘟病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稻瘟病引起水稻病症主要有褐色病斑型和白点病斑型,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水稻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播种方式 试验编号 |
植株密度(X106株/公顷) |
褐色病斑型发病程度 |
白点病斑型发病程度 |
单位面积 产量 |
||
A品种 |
B品种 |
|||||
1 |
单播 |
6 |
0 |
- |
+++ |
+ |
2 |
单播 |
3 |
0 |
- |
++ |
++ |
3 |
混播 |
3 |
3 |
+ |
+ |
+++ |
4 |
单播 |
0 |
6 |
+++ |
- |
+ |
5 |
单播 |
0 |
3 |
++ |
- |
++ |
注:“+”的数目表示发病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染病
据表回答:
(1)抗白点病斑型的水稻品种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设计1.2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4三组相比,第3组产量最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稻抗褐色病斑性状由基因D/d控制,抗白点病斑性状由基因E/e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患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 。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 。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 移动(填“左”或“右”), 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 移动(填“上”或“下”),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右上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 ,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