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皆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1)李鸿章在材料一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举一例李鸿章为使中国“自强”而创办的一个企业。
(2)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注: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攻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概括“使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见下表。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
参战 舰数 |
装甲 情况 |
总排水量(吨) |
平均航速 (海里/时) |
鱼雷发射 管数 |
火炮 总数 |
鱼雷 艇数 |
中国 |
12 |
12 |
34466 |
15.34 |
27 |
195 |
2 |
日本 |
12 |
12 |
40840 |
16.33 |
36 |
268 |
0 |
——摘自《中国近代战争史》
(1)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创建北洋海军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出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官兵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管带名字。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材料二 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见下图)。
(2)图中用方框表示的城市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其中属于福建省有哪两个城市?
材料三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3)马士认为,中国的禁烟运动加剧了危机,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护常备军。
(1)材料一中国王的这些权利收到了哪部法律的制约?该法律对英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
(2)英国与德国分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集团,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其维持对峙的后盾。请以史实说明英国与德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卓越表现?
材料三 19世纪末,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和性质分别是什么?为达到目的,两国分别联合其他国家各结成哪两大联盟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之称的是什么战役?
(4)战争是人类的伤痛,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诉诸武力的办法是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
—— 托马斯·潘恩
(1)为接受“这次挑战”北美大陆进行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有何重大影响?什么事件打响了这场战争的“第一枪?”
材料二 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2)在材料一中,造成“房子裂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房子裂开”问题的?林肯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材料三 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开国。这个东方小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国家为“弃旧图新”进行的变革是什么?这次改革使该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上述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1)材料一中的观点出现在哪次运动中?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和作用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哪部文献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这部文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其光辉思想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最早进行的一次探索实践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回归”德国人生活的理由。
(4)概括指出思想解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