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特征相同 |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
C.形成原因相同 | D.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
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丁地盛行风可能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降水 |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
C.受丁地盛行风影响,印度海盐生产进入旺季 |
D.丙、丁都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
B.迁出率持续降低 |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 B.安徽 | C.湖南 | D.河南 |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14题。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均耕地减少 |
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完成10~11题。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 B.人口容量 | C.人口构成 | D.人口素质 |
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7~9题。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太阳辐射 |
C.土壤 | D.降水 |
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洋流 |
C.土壤 | D.降水 |
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图3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C.降水下渗量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