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地球仪上的180°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图。12月31日12时一艘轮船用5分钟时间穿过了180°经线,越过180°经线后的时间不可能是( )

| A.12月31日12时05分 | B.12月30日12时05分 |
| C.1月1日12时05分 | D.12月31日11时55分 |
下图是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在()
| 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
| 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 |
| C.20°N—40°N和110°E—120°E的地区 |
| D.2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
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交通 | B.土壤、矿产 | C.地形、矿产 | D.地形、交通 |
下图有某地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照片,圆圈内为耕地,还有该地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问题。

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 B.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 |
| C.地中海气候蔬菜 | D.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 |
影响该地耕地空间形态的直接因素可能是()
| A.灌溉设施 | B.人口密度 | C.土壤肥力 | D.河流分布 |
导致该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 B.昼夜长短 | C.海陆位置 | D.天气状况 |
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流水侵蚀而形成 |
|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
|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
|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用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的热力运动 |
小石同学利用暑假赴美国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尼亚加拉瀑布(西五区)附近的景观照片,拍照时间为18时50分(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问题。
小石拍摄照片时,尼亚加拉瀑布附近正值()
| A.凌晨 | B.正午 | C.下午 | D.夜晚 |
这段时间,以下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短的时段 |
| B.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
| C.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 |
| D.正值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