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一种获得高能粒子的装置,由光滑绝缘材料围成的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均匀磁场(环形区域的宽度非常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可在环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A、B为两块中心开有小孔的距离很近的极板,原来电势均为零,每当带电粒子经过A板准备进入AB之间时,A板电势升高为+U,B板电势仍保持为零,粒子在两板间的电场中得到加速。每当粒子离开B板时,A板电势又降为零。粒子在电场中一次次加速下动能不断增大,而在环形磁场中绕行半径R不变。(设极板间距远小于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从A板小孔处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加速,绕行N圈后回到A板时获得的总动能为NqU
B.粒子在绕行的整个过程中,每一圈的运动时间为
C.粒子获得的最大速度与加速次数无关,由R决定。
D.粒子绕行第N圈时所受向心力为
A、B两种放射性元素,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其中一个放出α粒子,另一个放出β粒子,α与β粒子的运动方向跟磁场方向垂直.图中a、b、c、d分别表示α粒子、β粒子以及两个剩余核的运动轨迹,则
A.a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B.b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C.b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D.a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如图,放射源放在铅块上的细孔中,铅块上方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放射源放出的射线有α、β、γ三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α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β射线 |
B.甲是β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α射线 |
C.甲是γ射线,乙是α射线,丙是β射线 |
D.甲是α射线,乙是β射线,丙是γ射线 |
如图19-3-3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是放射性物质,F是铝箔,S为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 )
图19-3-3
A.α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
B.α粒子从F打出的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
C.α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
D.放射性物质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 |
α粒子轰击硼10后,生成氮13,放出X粒子,而氮13是不稳定的,它放出Y粒子后而变成碳13,那么X粒子和Y粒子分别是( )
A.质子和中子 | B.质子和正电子 |
C.中子和电子 | D.中子和正电子 |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
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 |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