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
|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
| B.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开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
|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
《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
| A.按遗嘱继承制 | B.按年龄继承制 |
| C.按军功继承制 | D.嫡长子继承制 |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天下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 A.“周公……立七十一国” |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
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王位世袭制 |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D.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
| C.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