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
|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
|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0世纪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 | B.新经济政策实施 |
| C.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以下统计数据最能体现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的是
| A.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增加到70亿美元 |
| B.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次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 |
| C.1933年建造了20座大型水坝,开凿了652英里长的水道 |
| D.到1938年美国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西方民主政治在欧美大国确立的重要时期,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俄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B.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民主化道路 |
|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了君主制度 | D.德国皇帝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
《人类的故事》叙述道: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决定寻找一位更仁慈的改革者,最后找到了最佳人选。他给雅典人提出了一整套法案,极好地体现了作为希腊人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适度”原则。这位“最佳人选”是
| A.梭伦 | B.普罗塔戈拉 | C.克利斯提尼 | D.苏格拉底 |
中国政府承诺:“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4%降低到2005年的约10%,其中工业品由13%降至约9.3%。”这一承诺出现的背景是
| A.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C.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