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光 阴
陆蠡
①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②怎样我会起了这些古怪的念头呢?是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我独语。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③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秋!”我微喟一声。“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逝去的光阴” ,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④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⑤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是爱惜光阴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⑥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⑦“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⑧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
⑨“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
⑩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⑾“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⑿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
文章第②段写“散步”的情形运用了哪些手法?
文章第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对光阴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赏析文中画线句,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不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体物。不言不是不说话,而是放弃“人之言”,达到“天之言”的境界,“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是传统美学不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这句话有三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大美”,不与“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美的创造就是归复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为美的最高准则;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关,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
《庄子》一书共使用“美”52次,其中多处含有哲学意义。它将美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一般的美,这是相对的美;一是道之美,这是绝对的美。前者称为小美,后者称为大美,或者至美。前者属于人的理性的视界,是人的语言可以表达的。而后者不涉及人的理性,是人类评议所不可分别的浑然之美,是不言之美。前者是人为之美,后者为造化之美。在庄子看来,美是一个自然呈现的世界,美是不可说的,可说则非美。有言的世界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语言的有限性决定它无法真实地反映这个世界。所以庄子认为有言之美一定是有限的、相对的、不完全的、片面的。而不言之美中,没有外在的审美,有外在的审美,就是认识,是观照者对对象的认识,不言之美排除了这样的对象存在的可能性,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在庄子看来,一般的美是知识的判分,是有分别的美;而大美则是超越知识、无分别的美。一般的美不脱离主观性,而主观世界下的美则不是真美。一般的美受制于主体知识的局限,那位因大而高兴而跳跃的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样的美的结论带有虚幻不实性。一般的美是一种局部的、片面的美,而不能达到“共美”。一般的美都有标准,而无言之大美是没有具体标准的。
从根本上说,庄子以为不言之美为绝对之美,为美的本体。以知识去解说天下,到底是“小识”;而无知无识,心中混茫,葆纯全之志,这就是大识。大识就有大得,大得方有大美。大美便只在不言中。显然,庄子承认有一个绝对的美的本体,而美的创造应该循此为道。一切自然显现的都是美,而这美都根源于“不言”的美的本体。
(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与“不言之美”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言之美既是根本的美、绝对的美,又是美的本体。 |
B.不言之美是人类语言所不可分别的浑然、造化之美。 |
C.不言之美是可以部分通过知识体验妙悟而获得的。 |
D.不言之美是排除外在审美的、没有具体标准的美。 |
下列对原文相关段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否定对“不言之美”中“不言”的错误理解入手,提出“天之言”的正确呈现方式,即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 |
B.第二段指出“不言之美”的三个理论层次,即确立了它的本体的地位,它是美的最高标准,天地之美与人的世界相关。 |
C.第三段指出庄子将“不言之美”和一般的美分别称为“大美”和“小美”,并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
D.第四段从根本上对庄子的“不言之美”再做出阐述,指出不言之美是美的本体,无知无识,就是大识,就是大美。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具体标准的美,是知识之美,是有言之美,不是真美、大美。 |
B.美的创造就是复归自然之道。故不言之美也可通过人的努力而实现。 |
C.庄子认为绝对的美带有虚幻不实性,一般美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
D.知识是人达到“不言之美”境界的最大障碍,去除知识,则可到达。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面墙的记忆
青霉素
日本人开进邾镇的那天,是个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气,太阳光温暖地洒在邾镇的大街上,也洒在大街两旁看景致的邾镇人身上。邾镇人棉袄里的虱子似乎也温顺起来,这让人的脸上越发安静。
一个日本兵掏出一把花花绿绿的东西抛过来,散落在邾镇人的脚边,有人说是东洋糖,就有许多人争抢。拾粪的朱三也抢了两个,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嚼出一嘴甜甜的羊奶子味。他和周围的人嘎嘎地笑,羊奶子味在笑声里飘散。朱三又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着嚼着不动了,他看到空旷的邾镇大街另一头,一个人正走过来。
是邬先生。邬先生是邾镇的私塾先生,和女儿一起住在镇西的学馆里。此时的邬先生正一手端着书一手拄着竹杖,迎着日本兵的队伍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着,阳光下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邾镇人安静起来,他们看到邬先生并不避让越来越近的日本兵,邬先生的目光越过日本兵的钢盔,注视着邾镇的上空。队伍前面的日本兵忽地亮出枪上的刺刀,一步步向邬先生逼近,邬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一步一步走在邾镇的大街上。
爷爷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到这里时一口痰憋得他喘不过气来,慌忙给他吸上氧气,慢慢地爷爷平静下来睡着了。本来这几天爷爷的病情稳定,是昨晚的电视新闻让爷爷烦躁不安的。新闻说邾镇市为了长远地发展,将把镇西的老城区全部拆除改建成商业区。爷爷一夜没睡,靠在床上吃力地写字,他说要给市长写一封请求信。
爷爷的睡姿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戎马一生的躯体显得瘦骨嶙峋,刻着战争印记的脸上还悬着一滴眼泪。一个惊醒,爷爷坐了起来,记忆里的阵痛让他不能入睡,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
一柄刺刀插进邬先生的前胸,邬先生倒了下去,血染红了他手中的书和竹杖还有邾镇的大街。
邾镇经历了一阵骚乱后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多了一群日本兵就是大街上多了一个疯子。乱蓬蓬的头发遮住疯子的大半个脸,一双脏手捧着一个破碗,见谁都笑。她是邬先生的女儿,邾镇人都知道以前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在大街两旁的店铺门口讨饭也到有日本兵把守的地方去讨饭,她甚至不理会日本兵的狼狗的追咬。邾镇越来越不安静了,随着日本兵经常遭到袭击,日本兵就和他们的狼狗一样见谁咬谁。
那一天,邾镇的大街上布满了日本兵的岗哨,一队日本兵推搡着遍体鳞伤的女疯子,不,是邬先生的女儿走来。她的上衣已是一缕缕带血的布条,一根铁丝穿透她的胸前,又紧紧捆住她的双臂。翻译官高声宣布她的罪行:这就是游击队探子的下场,她送给游击队的情报让皇军蒙受了重大损失。
邬先生女儿边走边痛斥翻译官,并对街两旁的人喊着:邾镇的乡亲们,别再容忍日本人了,我们要把鬼子赶出中国,赶出我们的家啊!
恼怒的日本兵当众割下她的舌头,她忽地挣脱出来跑向街边,嘴对着一面墙用嘴里的血写出两个字:中国。然而,“国”字的一点没写完又被日本兵拉住,她又挣脱出来,一头向墙上撞去。国字的一点补上了,她也倒在那面墙下。
爷爷的眼睛看着窗外,嘴唇抖动着,泪流满面。
那面墙让邾镇的许多人站直了腰,那天晚上,邾镇拾粪的朱三、剃头李及裁缝张等人都消失了,一直到多年后的那个秋天,他们才出现在邾镇的大街上。
那个秋天,日本兵退却了,游击队进镇的那天下着雨。绵绵的秋雨湿透了邾镇的大街和大街上行进的队伍及街旁站立的邾镇人。队伍走到那面墙前停下来,对着墙和墙上隐隐约约的字痕齐刷刷地敬礼。邾镇人在队伍里看到了朱三、剃头李、裁缝张。邾镇人还透过雨雾看到邬先生正从大街西头走过来,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爷爷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爷爷清醒时就念叨,不知市长有没有看到我的信;昏睡中的梦呓是重复的一句话:留下那面墙啊。
爷爷又一次昏睡过去。电视里正播放着市长领着一群人视察镇西区改造的画面。
(选自《山东文学》2012年第8期,有删改)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是如何安排行文线索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对小说最后一段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表达了作者多方面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悠远的纤道
吕锦华
同志,你见过大河边悠远、弯曲的纤道吗?它时而飘下深深的土坳,时而爬上高高的堤坡;时而穿过嶙峋的乱石,时而又隐入茂密的野草……它仿佛一位忠诚的伴侣,伴随着长河大波的日日夜夜。我从小在河边长大。打开窗户,这条静静的小路就扑入眼帘。多少回,我常为河面帆影点点、舟楫穿梭、轮船如织的壮美景色感叹。然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却是这条小路上,一队队纤夫垂首躬腰、肩牵木船在朝霞暮霜中艰难行进的剪影。多少回,我被艄公清脆嘹亮的哨子声和船上深沉的汽笛声所震慑。然而,回荡在我心灵底层的,却是这条小路上纤夫低沉、浑厚、略带粗犷的“哼唷”声……
童年,纤道像一根欢蹦雀跃、琤琤鸣响的琴弦,弹奏着我无忧无虑的朗朗笑声。我们钻进路边密密的芦丛,捉迷藏;摘一片苇叶,做芦笛;我们伏在路边柔软的沙滩,掷石片;捧一掬河水,当清茶;我们解下路边无人的小舟,偷下河;牵一根麻索,学纤夫。
呵,纤道,你留在天真无知、尚未开拓生活之途的孩子心中的,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你是一条轻松的、金色的小路!没有你,生活将单调乏味,黯然失色。
慢慢地,长大了。由于学习繁忙,我和纤道疏远了。然而,当我进入妙龄的青春年华时,却又和纤道滚在一起……
到农村去插队。为了10个工分,我开始艰辛地来往在纤道上——其实,父母的收入完全可以养活我。不!我要自己养活自己。我加入了纤夫的行列,从城里拉来一船船大粪,又将打下的稻麦拉进城里;从乡下拉来一船船蔬菜,又将换到的棉布、盐、油拉还乡下。有时天黑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就在纤道旁挖一个坑,支起铁锅做饭。然后,躲进拱形的石桥下,蜷曲着身子在船头熬一夜……绵绵的春雨,灼人的仲夏,萧瑟的秋风,漫天的大雪,细细的一根纤索,一头拴着竹制的桅樯,重载的船;一头拴着虔诚的纤夫,精疲力竭的我。我喘息着,颤抖着,怅惘而又迷茫,何处是尽头?我挣扎着,奋争着,倔强又好胜,再苦不回头!我嫉妒那些悠闲自得地坐在船台上浏览风光的幸运儿,憎恨可恶的命运将我抛在了孤寂的纤道上;我又羡慕那些不慌不忙走在大路上舒舒坦坦的伙伴们,憎恨艰难的纤道吞噬了我的岁月、青春,我的理想、抱负,我的欢乐,我的一切。然而,我没有停下来。
呵,纤道,你留在一代曾经雄心勃勃、风华正茂的青年心中的,是凄风苦雨,艰难险陡;你是一条沉重的灰色的小路。不!这不是纤道,这是我们的生活之路!生活之路,它不就像一条坎坷不平的纤道吗?
呵,我爱这纤道,又恨这纤道。我恨这原始、落后的交通方式,恨这颠沛流离的纤夫生活。我没有更多的奢求,只希望能去岸上争一席之地,得到片刻的安宁,得到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体贴的爱人,一个宝贝……
呵,这一天终于实现了!命运把这一切赐给了我,我满足了。我丢下纤索欣喜若狂!我为什么还要留恋这艰难的纤道?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难道我还觉得不够?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我又来到大河边时,我沉默了。一艘重荷的木船,顶风逆浪,在河面上缓慢地行动。一队寥寥无几的纤夫,身子都弯成了九十度,异常吃力地在纤道上移动。而几个感慨激昂的乘客,正坐在船舱里指手画脚地埋怨这落后的航船,这不测的风浪。啊,他们还在叽叽咕咕:“这样前进,太慢了!太慢了,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目光落在了纤夫和乘客的身上。少一个乘客,多一个纤夫,船不就能快一点?
——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目光又落在了曲折的纤道上。是的,它落后,然而,要是纤夫也躲进了船舱里呢?
离开了纤道,我竟时时梦见纤道。曾记得,风雨中,是它和我相依为命;患难中,是它和我同甘共苦。它,使我懂得了探求,懂得了索取,懂得了搏斗,懂得了奋争。它陶冶了我的性格,磨砺了我的毅力,教会了我生活……
呵,蜿蜒的纤道,你留在一代征人心中的,是不屈的象征,是刚毅的楷模。你一头拴着纤夫的双足,一头拴着幸福的明天,你是一条深沉的、蓝色的小路……当然,最终,你将被纤夫一双双坚实的足迹从地球上抹去。你将汇入阡陌大地的大街小巷,成为芳草萋萋、树影婆娑的河滨大道。你将给后代人以休憩和享受。
呵,悠远的纤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我默默地拾起丢下的纤索,放在了肩上……
(原文有删节)结合全文,简析第一段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概述文中“我”围绕纤道发生的感情变化。(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中记叙了“几个感慨激昂的乘客”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简析“纤道”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末说,纤道终将成为“河滨大道”而消失,但有人认为它不会真正消失。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神农架之秋
陈应松
①我走进秋天的神农架,红叶沸腾。
②这当然是晴朗的时日,空气中到处流溢着浆果灿烂刺人的甜味。当然还有不声不响变得结实的核果和坚果。说说浆果吧,浆果我见过的有红枝子、刺泡、蔷薇果、海棠果——金钟样地往下掉,红枝子一嘟噜一嘟噜。还有八月炸、老鸹枕头果、猫儿屎。还有野柿子、鲜红的茶果、猕猴桃。五味子也成熟了。那些乡下的妮子们提着篮子上街来卖,一块钱一斤,五块钱可以称一塑料袋。五味子真的是一味好药,五味子真的很好吃,吃起来全是核,可你必须将核一起吞进去,这是消积化食治胃病的好食品。千奇百怪的野果在神农架太多了,一到秋天,就铺天盖地自己钻出来了。那种青翠无比的松果,剥开来,可吃到新鲜松子中雨露和云雾的芳香。
③其实神农架的秋天是从第一阵秋雨开始的,是从河谷地带的苞谷林开始的。苞谷在八月下旬即黄了,往远山望去,水杉好像也黄了,在灌木丛中,突然出现一两株红叶植物,红得怪异端的,红得怪磨眼的。烤烟人家的烤房里冒出了青烟。烟叶是青碧的,在这个季节,他们要加速让它金黄,变成金钱。山上的雾岚在向山中漫去,浸染出秋天的气色来。而秋天的幽灵为了抚慰大山,总会让它红一阵子,鲜红,金黄样的红。鲜红的大山是疼痛而壮烈的,群山因疼痛而憋红了脸。
④正因为如此,神农架的秋天短暂而火热。
⑤一到了天晴——这样的时日总是很多,猴子的一声唳叫,天就扯开了阳光。那鸦子口和神农营的红叶,最让我惊心动魄,红得令人讶异无言,气氛令人神经错乱……那已经是高山之秋了,从低处向高处爬去的秋,烧红的秋,愈到高处和深处,就愈狂烈和响亮。那真是满山遍野的燃烧,树木层层密密,全拼命显示着红。往皇界垭爬去的某一个拐角处,回首一望,那些树呀,那些叫不出名字但造型奇崛美极的树,干脆就是一树树火焰,喷吐着秋天的狂情!它们是红枫?是鸡爪槭?是乌桕?是海棠?是所有该红的树。衬着它们的还有那红黄相间的黄栌,是结了小果的胡枝子,是开着蓝花的石泽,是路两旁一片一片的粉艳艳的打破碗碗花。一只小巧的蓝喉太阳鸟从花丛中飞出来,它们把小小的巢筑在这里,好方便吸食秋天喷涌的花蜜。
⑥最难忘的要数三里荒的那棵千年天师栗了。天师栗又名梭罗树,传说只有在月宫里才有此树,可神农架遍布了这种树。它的果实又叫猴板栗,是一味中药,比板栗大,酷肖板栗。在猴板栗成熟的时候,这棵千年天师栗就成了一树巨大的笼罩在村庄之上的火焰,照红了三里、五里、十里之地。如果你去三里荒,远远地就会看到那棵冲天火树,仿佛整个村庄都着了火一般。如此浪漫的野村啊,如此撩人的秋景啊,该要积蓄多少力量,这片土地的深处,有着什么样的热力和生命的源泉!它把地心的、石缝深处的色彩和能量都吸出来,然后托举到天空,这种力量该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旺盛,何等的强悍!处在这样的秋里,喉咙想吼,心想爆燃,所有的阴郁都会焚化为灰烬,冰凉的灵魂也会无端炽热。
⑦而秋水,也是如此这般的缱绻和缠绵,它像雾色一样地从山中流来,带着更奇艳的、陌生的、未见世面的红叶向下游流去,后来又有另一些红叶加入了这支漂流的队伍,斑斓的溪水,香艳的溪水,将这场季节的流逝装饰得妩媚动人,姿影妖娆。它掩去了秋的伤感,秋的悲壮,像一支送亲的队伍,消失在时间的深处,变为瑰丽的怀念。还有什么比这秋的叮叮淙淙更令人肝肠寸断,更令人此情绵绵呢?
⑧一个挑着浓稠蜂蜜沿街叫卖的山民,一群嗡嗡的蜜蜂跟着他。
⑨一个挽着装满五味子竹篮从山坡下来的妮儿,爽朗明净的秋云跟着她。
⑩一只从崖边土屋中蹿出的村狗,一望无际的苞谷跟着它。
一片高亢的群山和森林,一阵金色的风跟着它。
一道山溪,一片又一片红叶跟着它。
我只想用这四个字——红叶沸腾,来告诉所有未到过神农架秋天的人们。第①段“红叶沸腾”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农架之秋具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第⑧到段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在写景抒情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中的鸟巢(节选)
雪小禅
我真喜欢那些风中的鸟巢。
在冬天的荒野里,在肃杀的寒风里,我看到那些枯枝上的鸟巢,挂在树梢上,看着岌岌可危,无限孤单,但又具有饱满的坚挺的力量。
它在风中,在一片枯黄的冬天的树梢上,独自承担风给它的力量。我喜欢那鸟巢的样子,圆圆的,有毛刺,不规则,在茂盛的夏季和秋天,鸟儿们一点一点衔来树枝,然后和着唾液一根根地搭着——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那些风中的鸟巢,多么疏离,每隔几十米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鸟巢,黑黑的,远远看去,很孤单。
可是,我喜欢那孤单。
那是应该有的孤独样子——它独立于时间之外,好像偌大的冬天只有它了。在空旷的冬天,我路过那些鸟巢,路过那些孤单——好像我也是一只风中的鸟巢,游走在这冬天的寂寞里。
这鸟巢像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我在听她的歌的时候,常常想起那些风中的鸟巢。我在那些歌声中游走着,凉凉的,薄薄的,感受这风中的冷和凄然。但真的很好——那些风游走在销骨的寂寞里,和那些鸟巢一样吧?我坐在车里,车里的空调开得很足。不,不冷。那些鸟巢在寒风中偶尔抖动,但不会掉下来。它们高高在上,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这样的寂寞其实销骨,但又别有风情——似大雪天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我把车里的空调开得很大,热气扑到脸上,Koaly的声音很空灵,似一条小蛇游进我心里。她带着印度特有的神秘和巫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声音是紫色的,略带忧郁,又一声声让人心醉。在关键的地方,一下能击中你,动弹不得。可真好。
它和鸟巢相辅相成,都孤单得很饱满,恰如其分。
有一个人说,“无论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这句话让我想起风中的鸟巢。无论睡在哪里,它们都睡在风里。
想想吧,睡在风里。像一个人的名字,是的,林风眠。他喜欢自己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小鸟在风中睡着了。他说的风,是春风。
但鸟巢是睡在冬天的风里,更有一种意境上的美感和孤清。有些孤芳自赏吗?有!有些文艺吗?当然也有!可这文艺不是装的,不是小情小调,是刻骨的!是带有腐蚀性的!它侵略了我的灵魂。
它们就应该在时间之外,在冬天之外。
我只喜欢那些冬天的鸟巢。它们和春天夏天秋天的鸟巢不一样,春天的鸟巢还单薄,夏天的太狂躁了,秋天的稍显俗气的热闹,只有冬天的鸟巢,显得这样的饱满又这样诱人。那种诱人,是鸦片似的诱,越孤单,越寂寞,越寂寞,越诱惑。
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姿态也是好的。这样想的时候,我打开一包雪茄烟,我不是抽烟的女子,但喜欢这孤独傲世的雪茄烟,它和冬天的鸟巢如此相配。我点燃一支雪茄,试图加速这孤单的速度。在这冬天,在这空旷的田野里,其实,我是试图做一只冬天的鸟巢。
我身边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是我,刻意减去那些不必要——我才知道生活中不必要原来这样多!它们占据着我太多私人空间,霸占着我的精神硬盘,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只想做这样一只风中的鸟巢。
不沟通,不逢迎。冬天的旷野里减去了很多东西,就剩下这一个小小的鸟巢。把自己放在里面,独自、很独自地发呆——我忽然很羡慕那些风中的鸟巢,它任凭世间如何繁华,一个人在那冬天的树梢上高高地挂着,寂寞都寂寞得这样风华绝代!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写风中的鸟巢,为什么要写到印度女歌手 Koaly的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散文在写作方面有许多特色,请就其中两点加以分析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