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5分。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随事微谏微: 委婉 |
B.帝廉之,果枉廉: 认为 ……廉洁 |
C.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论:判罪 |
D.帝为饬光禄官饬: 整顿 |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民家为子弟延师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B.且濂家居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
C.子之安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帝或告以振恤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文忠素贤,(则)宪言可信乎? |
B.后曰:“赎罪罚役,(乃)国家至恩。 |
C.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遂)谢曰 |
D.死生,命也,(虽)祷祀何益! |
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
B.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
C.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
D.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婉言劝谏。 |
B.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
C.马皇后不忍以己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 |
D.马皇后相信生死由命,认为医药不能治病,这种迷信、落后思想导致她病重身亡。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
2)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
3)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2)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2)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为什么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仁矣”?你从“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看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译文: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手?传不习乎?译文: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③,不仁者远矣。汤④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⑤,不仁者远矣。”
(节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知:通“智”。②乡:同“向”,过去。③皋陶: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④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⑤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②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根据上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本章论述了与的问题。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孔子的“爱人”思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节选自《论语·雍也》)
子曰:“饭蔬食②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述而》)
注: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②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③曲肱(gōng):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