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乱 后
辛 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你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诗,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进行简要的解说。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八月六日过灞桥①口占清•樊增祥
残柳黄于陌上尘,秋来长是翠痕颦。
一弯月更黄于柳,愁煞桥南系马人。
燕山春暮明•张羽
金水桥②边蜀鸟啼,玉泉山③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注〗①灞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②金水桥:在北京市金水河上。金水河南一支贯入宫内。③玉泉山:在北京市西北,山下有玉泉,故名。“玉泉垂虹”为燕京八景之一。
(1)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在表现“愁”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何不同,请各举一例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菜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菜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档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运用了怎样的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③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④。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①作者年轻时与安徽池州东流的一位女子两情相洽。淳熙五年途经旧地,重访不遇。②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③绮陌:多彩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④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8.古人吟诗填词讲究炼字。请就上阕中“又”、“欺”二字选择其一,谈谈它的妙用。
答:
9.本词的结束句“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历来受到诗评家的推崇。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