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指标
注:①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H市从2000年始就为促进本地文化产业腾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策刺激民营文化企业壮大成长;对原有的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对文化企业海外投资等加以财政性资助;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兴建如影院、文化工程等的文化基础设施,拉动文化消费市场;……有效的措施使H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促进文化产业腾飞的?
材料三:A市为创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以期市民了解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并明确规定市民应当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同时,规定市民可以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应当受理。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政策支持力度。
(3)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和“政府的职能”的知识,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政治道理。
2013年7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材料一:《规则》提出,到2020年,山东空气质量将比2010年改善50%左右。按照规划,2020年以后,工业企业排污的要求不再根据行业划分,高污染行业的排放特权将被取消,将以人民群众应当享受的基本空气质量界定周边污染源的排放标准。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省政府重视改善空气质量的原因。
材料二:为早日实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蓝天梦想,某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制定了“三步走”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烟尘治理为重点,严格控制煤烟型污染;对不同行业制定了相应的废气排放标准;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力争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材料一:2009~2014年上半年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情况
材料二:2009~2013年上半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情况示意图
注:2014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为6年来最大降幅。但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高能耗推动的。
材料三:2014年山东省某市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压缩传统的夕阳产业的规模,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利用沿海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加高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对我国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制造国和消费国。由于我国城市管理对电动自行车的迅猛发展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加之部分骑行者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淡薄,致使电动自行车的骑行给城市交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闯红灯、超速行驶以及串道行驶是电动自行车违反交通规则的三大主要现象,所引起的交通事故占市区交通事故的30%以上。针对上述现象,全国多个城市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力度。一些电动自行车厂商片面迎合部分消费者对速度、载重性能的要求,生产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为“遵守”国家标准,这些电动自行车出厂时,车上都安装了限速装置,但这种装置很容易拆除,因而形同虚设。据报道,2014年底国家将出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新国标”对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带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大变局。
材料二: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在国家强大的信贷、财政政策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光伏产品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世界市场,稳坐世界头把交椅。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并不能掩盖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在建或拟建的光伏产业园约100家,全国600个城市中,约一半的城市计划发展光伏产业;中国光伏产品,如太阳能电池,因多晶硅提纯等核心技术被国外大企业垄断,国内企业需支付高额专利费用,推高了生产成本;90%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继2012年美国对部分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后,2013年欧盟委员会决定对部分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公民应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并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扩大内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旅游黄金周政策。
材料一:2004-201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及接待游客情况
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出游报价普遍上涨。
材料二:黄金周期间出现大面积交通拥堵,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秩序混乱,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也造成一定破坏。“十一”黄金周存留问题再次引发热议。全国假日办10月10日在新浪、人民网等网站发布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截至10月12日17点,已经有211万人填写了调查问卷。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从民主决策的角度,分析全国假日办就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进行调查问卷的意义。
“表里山河、华夏之根、名人故里、革命老区、文化宝库、能源大省”,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大大有潜力。高一某课题研究小组以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以下调查,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文化旅游在山西
调查中,课题小组体验了以乡村文化旅游为主的“老家山西”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也搜集了2015年“关公文化旅游节”的相关创意。
(1)请你为当地政府提高文化旅游消费水平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任务二:文化旅游我参与 请你选取山西的一个旅游景点或文化品牌,设计一个宣传活动。